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猛然来袭,一场全国总动员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这场人民战争,从思想到行动、从方法到方略、从全局到重点、从疫情到经济、从防控到民生……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大信心。
情怀之深与思想之妙,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一场全民动员、全体行动的战“疫”,也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担当精神、领袖风范,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
(一)“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任何理论都有体现其本质的突出特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思想,响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石。
以人民为中心,既是理论命题,又是行动方略。《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让劳动阶级获得自由、发展和解放,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重要体现和核心要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以人民为中心,既是政治立场,又是根本要求。“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纵观历史,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民族复兴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习近平总书记正带领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二)“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立场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立场。这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质,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本性。《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代表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
初心不忘,人民至上。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人民始终居于最高地位。他曾深情地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他多次强调:“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
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只能赢不能输。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工作;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多的,就是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饱含着对人民的热爱。
危急关头,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作出重要部署,这是人民领袖责任的担当,是共产党人初心的彰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指导实践。
列宁指出:“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被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压舱石、定盘星。面对再大的惊涛骇浪,我们都能从容不迫,坚定自信。
(三)“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又是历史的决定力量。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毛泽东同志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习近平总书记称抗击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体现的正是这一立场。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疫情让人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却让人们在心灵上贴得更近。在这场人民战争中,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总书记、党中央号召,自觉听从疫情防控安排,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心系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同胞安危,纷纷捐款捐物表达爱心,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与病魔展开搏击,充分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情怀,形成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不管乱云飞渡还是风吹浪打,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四)“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曾形象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热爱人民,是小平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他的一生都在践行“凡是于人民有利的事情,无不尽力提倡与实行”的诺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人民是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和奋斗坐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回答了“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这一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它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无论处在什么历史方位,都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都不会忘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发展到什么历史阶段,都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抗击疫情是考验、识别党员干部的重要时机,最能看清楚“为了谁”。生命重于泰山。为了人民利益,广大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无惧危险,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奔赴前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不计报酬,不畏生死,随叫随到”“万众一心,遏制疫情,我们可以”……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展现了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面貌。
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把人民的期待变成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现实,把人们痛恨的疫情坚决打败,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五)“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万众一心、无惧风雨的人民。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
齐心协力战疫情,越是艰险越向前。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紧紧依靠人民,上下同心、一往无前,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